兩個對我意義重大的地方
左:第一次到訪法國拍的凱旋門
右:第一次到訪日本拍的鳥居
Bakes 做甜點
小學一年級,《我的志願》寫了想成為廚師,原因是將東西混在一起會變成好吃的食物,像魔法一樣。不過,大人們都叫我要諗書上大學。
大學一年級,驚覺進了大學並非人生的終點,很閒的時候開始在家裡自學、烤東西。
大學二年級,在建築系的工作室之中通宵工作。日出的時候,心想:如果可以焗蛋糕焗通宵,應該會非常快樂吧,然後遞交轉系申請。
曾經妄想用大學幾年時間打工賺錢,畢業後立刻到法國學藝,但後來還是想先準備好一點。
在蛋糕店做店員三年多,想了解一下人們怎樣買、怎樣吃。
現在準備回到大學再兼讀營養與食品科學碩士,也會找烘焙的相關工作,法語和日語也在同步學習中。
每樣東西都只是「半桶水」,但希望幾年之內可以做好準備,前往法國。
Eats 吃甜點
用賺到的錢去了一次法國,很多次日本,吃甜點當作學習,有時吃到忘了正餐。
喜歡收集各地蛋糕店放在蛋糕上的小卡牌,比起任何磁鐵、明信片,對我來說,這些是到訪每個城市的最佳紀念品。彷彿可以喚起對該城市的記憶、店裡的氛圍、還有吃過的甜點。
發現日本的甜點文化與香港很不同,香港只有連鎖店,獨立的店也感覺很貴;
而在日本,蛋糕店遍佈大街小巷、豐儉由人,一致的是他們飽經磨練才會開店,每間都擁有認真態度、良好品質。
港、台很多人去日本旅遊,但沒有很多人會去這些散落在城市各處的洋菓子店,不是班戟店咖啡店或是百貨公司的甜點專櫃,而是獨立的洋菓子店。
其實他們和日本的拉麵店、壽司店一樣,值得我們去特地拜訪、尋找。
大家都 #來一場日本甜點旅行
拜訪甜點店,除了食物本身,整間店的裝潢設計、風格;以至店名意思、廚師的經歷、想傳達的東西,整個體驗,都是很一個美妙的過程!
洋菓子文化絕對不比其他和食文化遜色,值得成為大家旅程的一部分。
所以我就想分享自己吃過的店,希望看過的人回到自己的城市,會想去光顧連鎖店以外的店,然後終有一天,各地的甜點店也能百花齊放。
聯絡方式
電郵:teddykdth@gmail.com
Instagram:@mrteddybakes
Facebook:Baker’s log
ʕ·ᴥ·ʔ